春季气温回升且空气湿度增加,学校开学、企业返工等,人员聚集程度高;空气中呼吸道纤毛的清除能力弱,痰液和病原微生物更容易滞留在气道中,削弱了黏膜的“屏障功能”,为病毒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。流感病毒分为甲、乙、丙、丁四型,人流感主要由甲型和乙型引起。
一、甲型和乙型流感主要有以下区别:
1、传播特点及症状
甲型流感:传播速度通常更快,更容易引起大规模流行甚至全球大流行,因为其病毒容易发生变异,人群普遍易感。甲型流感的症状往往较重,发热明显,可高达39 - 40℃以上,伴有畏寒、头痛、乏力、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,呼吸道症状如咳嗽、流涕、打喷嚏等则相对较轻。
乙型流感:传播范围和速度相对甲型流感较小和慢,一般呈局部地区流行。症状相对较轻,发热程度一般不如甲型流感高,全身症状也相对较缓和,但也会有发热、头痛、乏力、咳嗽等症状。
2、治疗药物及预后情况
甲型流感:对常用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、扎那米韦等通常敏感,但部分亚型可能出现耐药。多数患者在发病后1 - 2周内可逐渐恢复,但少数患者,尤其是老年人、儿童、孕妇以及有慢性基础疾病者,可能会并发肺炎、呼吸衰竭、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,甚至危及生命。
展开剩余63%乙型流感:同样对奥司他韦等药物敏感,治疗效果较好。一般预后较好,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低,大多数患者通过适当的治疗和休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康复。
二、流感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呢
1.飞沫传播:
感染者咳嗽、打喷嚏或说话时,产生的带有病毒的飞沫被他人近距离(通常1米内)的易感者吸入而感染。
2.接触传播:
触摸被病毒污染的物体(如门把手、电梯按钮、餐具等),再触碰自己的口、鼻或眼睛,导致病毒通过黏膜感染再触摸口鼻等黏膜而感染。
3.空气传播:
在相对封闭、通风不良的环境中,含病毒的飞沫可形成气溶胶,通过空气传播。
三、我们该如何预防流感呢
1. 生活习惯:
规律作息:保证每天7-8小时的睡眠,使身体各器官得到充分休息,维持良好的免疫力,增强抵御病毒的能力。
适度运动:每周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(如快走、慢跑也可适当进行瑜伽、太极拳等运动),提高身体的抵抗力。
合理饮食:多吃富含维生素C、维生素E和锌等营养素的食物,同时要保证饮食均衡,摄入足够的蛋白质、碳水化合物和脂肪。
2.日常防护:
勤洗手,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;咳嗽或打喷嚏时,用纸巾等遮住口鼻;在流感高发期,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;保持室内通风: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-3次,使室内空气流通,降低病毒浓度。
3.疫苗接种:
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,建议每年流感季前接种。春季流感疫苗接种可能错过最佳时间,但如果当地仍有疫苗供应且流感疫情仍在持续,接种疫苗仍可提供一定的保护。
来 源: 青海省中医院
发布于:北京市